越南农业大学:学术成果落地!“越农香稻 1 号” 亩产提 20%,惠及湄公河 20 万农户
11 月初,越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团队宣布,其研发的 “越农香稻 1 号”
高产水稻品种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正式推广,经过两年试点种植验证,该品种不仅抗稻瘟病、耐涝性强,每亩产量较当地传统品种提升 20%(从 500 公斤增至 600
公斤),且稻谷蛋白质含量达 8.5%,符合越南 “优质米” 标准,收购价每公斤高出 0.2 万越南盾(约合 0.6 元人民币),预计惠及 20
万农户。
“越农香稻 1 号” 的研发始于 2019 年,由该校教授阮明光带领 15 人团队攻关,核心突破在于:
技术创新:采用 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” 技术,从 120 个水稻品种中筛选出抗逆基因(如抗稻瘟病基因 Pi9、耐涝基因 SUB1A),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整合到本地优质稻种中,缩短育种周期从传统的 8 年至 4 年。
本土化适配:针对湄公河三角洲 “高温高湿、土壤肥力不均” 的特点,团队在安江省、同塔省设立 20 个试点基地,邀请农户参与种植试验,根据反馈调整栽培技术(如优化施肥比例、调整灌溉频率),最终编写《“越农香稻 1 号” 高产栽培手册》,用图文 + 视频形式指导农户。
产销对接:与越南最大粮食加工企业 “越南粮食集团(Vinafood)” 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 “企业 + 高校 + 农户” 模式 —— 企业提前预订稻谷,高校提供技术支持,农户负责种植,避免 “丰收不增收” 问题。
来自安江省的农户陈庭福种植了 10 亩 “越农香稻 1 号”,他算了一笔账:“今年每亩收 650 公斤,比以前多 120 公斤,每公斤卖 1.8 万盾,10 亩多赚近 2000 万越南盾(约合 6000 元人民币),足够给家里盖新房了!” 据阮明光教授介绍,目前团队已在试点地区培训 500 名 “技术带头人”,通过 “一带十” 模式扩散种植技术,下一步计划 2025 年将品种推广至红河三角洲地区,预计覆盖 50 万农户。该成果还获得 2024 年 “越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”,团队获 50 亿越南盾(约合 150 万元人民币)科研奖励,用于后续 “抗盐碱水稻品种” 研发。
本文 越南大学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vn.gov.edu.bi/post/3259.html